道教点灯祈福表文?道观点灯祈福

admin 祈福点灯 913

【绪论】道教点灯祈福表文?道观点灯祈福?全方位攻略,做到心中有数“道教点灯祈福表文”的内容如下:

本文目录一览:

道教祈福文疏怎么写?

疏文是信仰神仙贺兄拍,敬天祭祖语言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人们将自己所求的事由,通 过叩拜,存思天神恩佑;用笔墨于纸,彻于琅函,焚化后由神职司(年月日时)四值功曹,飞云捧送天尊,再上达天庭,架起仙凡之间的桥梁,从而沟通人与神所表 达的愿望,来实现人们所祈求的目的。

疏(表)文的种类繁多,常用疏(表)文主要有三大类:

1、迎神请神专用疏文。比如接财尘衫神专用疏文,神佛祝寿疏文等等。

2、祈福疏文。比如植福祈嗣佛七文疏,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文等等。

3、超度疏文。比如荐亡生西佛七文疏、立亡魂房契(坟契)文疏等等。

扩展资料

疏文的起源:

疏文起源于道教,最早只在道教使用。简单地说:疏文就是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它的功用与人之间交往的书信类似;疏文是祈福神灵,敬天祭祖语言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人们将自己所求的事由,通过叩拜,存思天神恩佑。

书之于纸,彻于琅函,焚化后由神职司四值(年月日时)功曹,飞云捧送天尊,再上达天庭,架起仙凡之间的桥梁,从而沟通人禅羡与神所表达的愿望,来实现人们所祈求的目的。

道教疏文最早应用渊源于古代“天子祭天地,或祭五岳四渎”。东汉祖天师将祭天、地、水的祭祀仪式最初的范本《三官手书》继承应用。

《三官手书》内容要求在上元节(正月十五),将所求“祈愿”写成文函,再经过焚化,意存上天到天官那里,以求天官赐福。在中元节(七月十五),将“消罪”事写成文函, 再经过焚化埋于山上,存想到达“地官”宫殿处,以赦其一切罪业(罪过)。

祈福酬神疏文

祈福酬神疏文

祈福酬神疏文,疏文起源于道教,最早只在道教中使用。疏文主要是凡人用于祈求神仙的一种文函,和人们交往之间写的书信是有点相似的,下面整理了关于祈福酬神疏文。

祈福酬神疏文1

疏文是信仰神仙,敬天祭祖语言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人们将自己所求的事由,通 过叩拜,存思天神恩佑;用笔墨于纸,彻于琅函,焚化后由神职司(年月日时)四值功曹,飞云捧送天尊,再上达天庭,架起仙凡之间的桥梁,从而沟通人与神所表 达的愿望,来实现人们所祈求的目的。

疏(表)文的种类繁多,常用疏(表)文主要有三大类、

1、迎神请神专用疏文。比如接财神专用疏文,神佛祝寿疏文等等。

2、祈福疏文。比如植福祈嗣佛七文疏,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文等等。

3、超度疏文。比如荐亡生西佛七文疏、立亡魂房契(坟契)文疏等等。

疏文的.起源、

疏文起源于道教,最早只在道教使用。简单地说、疏文就是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它的功用与人之间交往的书信类似;疏文是祈福神灵,敬天祭祖源碰碧语言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人们将自己所求的事由,通过叩拜,存思天神恩佑。

书之于纸,彻于琅函,焚化后由神职司四值(年月日时)功曹,飞云捧送天尊,再上达天庭,架起仙凡之间的桥梁,从而沟通人与神所表达的愿望,来实现人们所祈求的目的。

道教疏文最早应用渊源于古代“天子祭天地,或祭五岳雹举四渎”。东汉祖天师将祭天、地、水的祭祀仪式最初的范本《三官手书》继承应用。

《三官手书》内容要求在上元节(正月十五),将所求“祈愿”写成文函,再经过焚化,意存上天到天官那里,以求天官赐福。在中元节(七月十五),将“消罪”事写成文函, 再经过焚化埋于山上,存想到达“地官”宫殿处,以赦其一切罪业(罪过)。

祈福酬神疏文2

道教通过疏文章表的形式来传忱达悃,通会神灵、告意诸神,以求祈愿。“疏文”通俗地说,就是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与公文及书信类同。

在法事过程中,主坛法师将恳祷者所求的事由,通过叩拜存思天神恩佑,用笔墨于纸,彻于琅函,焚化后由神职司(年月日时)四值功曹,飞云捧送天尊,上达天庭,架起仙凡之间的桥梁,从而沟通人神,实现恳愿。

疏文最早应用渊源于古代“天子祭天地,或五岳四渎”,东汉祖天师《三官手书》已经成形。后来,斋醮、章表、疏文经过北魏寇谦之、南北朝的陆修静等高道的整理,道教斋醮、科仪体系已是非常谨严而且分门别类,直到五代时,号“广成先生”的杜光庭进行汇集。在清代,编篡成《灵宝文检》与《广成集要》。内容包括符箓、章表、奏笺牒扎(札)等,至今对后世的道教斋醮科仪影响深远。

疏文类型依据阳事与阴事道场不同,一般分两大类、

一是祈福消灾、增福转运、去病解厄、升学求职、营业修建等以吉祥疏类;一般通过贡天、朝斗或专朝来升文。

二是为了祈愿超荐先亡、解冤拔罪,离苦得乐,超生人天,亡人获庆,在生得福的阴事类文疏;一般通过救苦、十王、丰都及施食或专朝来升文。上表升疏是向神灵陈情之章奏,需严肃慎重。凡升疏(表)者,需在疏(表)文中明确自己的住址、姓名、生辰及所求吵含之事。

道经云、经功浩力不思议,以此虔诚恳愿,再加上祈愿者回心向道、静思悔过,积德行善,从而摆脱苦难,消除魔障,自然会天人感应,祈福福至,禳祸祸消而广得善缘。

应该说,道教疏文所能传达的事意函盖了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少有人能了解道教传统的疏文应用事类,在此刊列部分,以飨同好。

部分道教疏文名录

序号/疏文名称

01、礼斗消灾解厄疏

02、朝真礼斗祛病延生疏

03、祈禳本命星消厄疏

04、禳星祛病解厄疏文

05、祈天消灾弭厄疏

06、讽诵玉经度厄疏文

07、皇经会植福疏

08、天腊讽经会疏

09、祈禳值年太岁解厄疏

10、祈禳白虎解厄疏

11、父病禳星解厄疏

12、母病禳星解厄疏

13、为父母消灾接限疏

14、病中禳星解厄疏

15、子病禳星续命疏

16、为病禳星保泰疏

17、久病悔罪解结疏

18、首七大斋荐亡疏意

19、凶七资度灵魂疏

20、安葬奠土谢墓疏

21、九天生神荐亡疏

22、超荐父母祖先通用疏

23、拔荐祖先功德疏

24、血湖恳恩涤秽往生疏

25、荐持血湖凶伤疏

26、拔荐产亡迁升疏

27、超荐婴魂转生疏

28、拔荐灾难亡魂脱苦疏

29、为母填还库财疏

30、中元胜会荐亡疏

31、漂放莲灯昭告神司疏

32、赎物放生疏

33、腊月饯送灶君疏

34、创刊焚书呈天疏文

35、修房告竣谢土疏

36、修房安奉香火疏

37、迁移古墓奠祭疏

38、朔望祝将疏

39、元旦拜请玉皇文

40、元旦拜请祖先文

41、正月初五接财神文

42、正月初五饯送祖先文

43、朔望拜请福德文

44、朔望拜请家神文

45、朔望拜请观音文

46、朔望店铺拜请文

47、朔望献祖先饭文

48、朔望宰户谢神文

49、三元节拜请三官文

50、清明祭拜祖先文

51、清明祭扫祖坟文

52、中元祭祀祖先文

53、尾牙拜谢福德文

54、腊月廿四拜送灶神文

55、腊月廿四接祖文

56、岁除拜谢天地文

57、岁除拜谢众神文

58、岁除拜谢家神文

59、岁除拜谢福德文

60、岁除拜谢门神文

61、岁除拜谢井神文

62、岁除排放猪栏文

63、岁除稼农酬神文

64、岁除果农酬神文

65、岁除渔家酬神文

66、年夜拜请祖先文

67、节日拜请家神文

68、节日拜请祖先文

69、伐木拜请山神文

70、动土拜请土皇文

71、动土拜请宅龙文

72、修造请五方龙神文

73、动土拜请福德文

74、起工上梁拜请文

75、居家安奉香火疏

76、安奉祖灵疏文

77、迁居启请香火文

78、迁居启请祖火文、定寓安奉祖灵文

79、安奉祖先拜请文

80、地基主拜谢文

81、文定拜女方祖先文

82、室女于归辞祖文

83、新婚拜请家神文

84、新婚拜祭祖先文

85、新婚祭拜祖坟文

86、求嗣祷神文

87、添丁酬神文

88、添丁昭告祖先文

89、七夕冠礼酬神文

90、成年冠礼拜祖文

91、庆生酬神文

92、父母凶七拜请文

93、幸坟拜请山神文

94、幸坟请凶拜请文

95、父母忌日拜请文

96、专祈瑶池金母庇佑文

97、专祈玄天上帝庇佑文

98、专祈五显大帝庇佑文

99、专祈东岳大帝庇佑文

100、专祈孔子庇佑文

101、专祈关圣帝君庇佑文

102、专祈中坛元帅庇佑文

103、专祈地藏王庇佑文

104、专祈保生大帝庇佑文

105、专祈王爷庇佑文

106、专祈张巡千岁庇佑文

107、专祈妈祖庇佑文

108、专祈临水夫人庇佑文

109、专祈城隍庇佑文

110、专祈福德正神庇佑文

111、专祈注生娘娘庇佑文

112、学子拜请天官大帝文

113、学子拜请文昌帝君文

114、药商医士拜请文

115、祈安许愿通用文

116、祈保平安通用文

117、护安还愿通用文

118、疾病拜请五猖文

119、合伙表心盟誓文

120、求灵签拜请文

祈福酬神疏文3

道教文疏牒文分为:

1、表文

2、状文

3、关引

4、札案牌

5、榜文

6、牒文

疏文:即文疏、奏疏,疏文者,则信徒对众神疏通之意。

文体明辩云:按奏疏者,群臣论谏之总名也

奏御之文、其名不一,故以奏疏括之也

道教科仪,用处最广,通称疏文或称文疏有时仅谓之文

用纸则依所奏之事、神而别之,通常以黄、红最多

章奏:

斋醮仪式中给帝尊的文书。章奏原是世俗文章,汉书杂事:凡群臣之书通于天子者 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

文心雕龙释:章以谢恩,奏以案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章者明也,奏者进也

章者是道教徒遇事情,祭酒奏章,乞恩求福

写奏章,臣字不得为头,鬼字不得居首,不得悬生露死及抽破人姓名

表:下言上,曰表。思之于内,施于外也,表者、白也,言以情旨表于外也,原为章奏之属,标着事理,使之明白,以晓主上,得尽其忠者,旨在陈情,内容公开, 故不惮被人所知

申:申述之意,下级对上级的官府行文为申

状:向众神陈述、概用状仅焚化,不用宣读为下司对上司陈述事实之文字,谓之状呈

牒:.建修斋醮牒文,系指问天廷之呈文禀式,及神与神所行移文

原为旧时官文书之名,系指上司移文。

郑字通云:说文,札也,广韵,书版曰牒, 古人书板手简,许词皆曰牒,宋元丰以后,始改讼词为状,神前誓词曰:誓状,惟官府公移曰牒

在道教神霄玄雷坛中正奏、预告之中,向一系列神灵发递文书,问这些神灵报告举行斋醮,请其协助,因神格之高低,故分为奏状、申状、牒状

奏状:神霄玄雷坛向发奏状之神:三清、玉皇,勾陈星官,紫微大帝,东极太乙,南极长生大帝,后土皇地祇,九幽 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十方灵宝天尊,洞渊三昧三洞天尊,九天采访君,灵 宝自然九天生神上帝,三十二天帝君,五灵五老五帝天君,木公尊神,金母元君等

申状:

神霄九师、三官、日宫太阳帝君、月宫太阴皇君、五星四曜五斗、南斗六司星君、北斗九天星皇君、黄箓院知院真君、正一三师、四相、四圣、灵宝监斋大法师真君、九天、天曹太皇万福真君、三洞经箓符命上圣高真仙灵将吏,三清上境天真皇人,三元真君,十真人,五府真宰,南昌上宫受炼司府真宰,玉府玉枢五雷院使真君,十方无极飞天真王,北阴玄天酆都大帝,十宫东霞扶桑丹林大帝,三元水府真宰,蓬莱都水监真人,五岳、五岳上真司命佐命储副真君,清虚洞天仙官,地府九垒土皇君,龙虎君功曹金童玉女香官使者,太岁尊神等

牒状:

天下都大城隍、州城隍、县城隍、九州岛社令、诸狱主者、十方道都大主者、冥关幽路主者、五岳蒿里相公,土地里域真官,酆都六道都案,三界直符神虎使者等神

申状不称臣,不贴签

表申 之类在道教仪式中,是给付日月星辰、天曹、山川、地狱等官府文书的总称

关:神霄玄雷坛建修斋醮,神霄大法司所发牒、表、疏等文件,委功曹使者投递于众神时,如件数多少必作目录,向其使者点清,并嘱其投递妥当为要,切勿延误失落等情,而将此旨 写为文件者,谓之关

原为官府所用公文之一种,百官互相质词用之

文体名辩公移云:诸司自相质问, 其议有三、一曰关:谓关通其事也故亦称关文

榜:道教斋醮仪式中,在坛前告贴之文书

意其告谕信众,法事节次,约束将吏、孤魂、罗列 斋醮典仪念诵演法全部经典,科仪程序,通知神将仙吏来坛供职,晓谕各路孤魂来神霄玄雷坛受度

悃意:即至诚之意悃愊、恳诚也

系道士备忘录,俗称手疏,每一科仪节次,向神申述 醮意

科仪范本中有注明入意、意文者皆是。

悃意内容,是简述信徒建醮酬神之恳诚至意,因系仅做备忘录之用,故非公文之 类,而与关、牒、表、疏回异,写于红纸,不用封套。

印:行法用印,犹人间行政施行必用官印,象征天界,神仙攘威的印章

灵宝玉鉴卷一:法者之为言,正也,正其邪也,亦犹德礼之有政刑以导之齐之也

故章表申关牒符 檄又必假天府之印以示信也

印则各有师传者,欲天地神祇人鬼所行之法有所受之也

故神印不仅代表仙界职司的威权,也是各道派传授有绪的信物,凡上章奏申、书符、制箓皆须依式用印

道教上表通常表文怎样写?

斋醮科仪

叙 论

斋。“戒洁也”。注文引《祭统孙冲》曰:“斋之为言齐也,齐不齐以致齐者也”。湛然纯一谓之齐,肃然警惕谓之戒。斋戒联称,若折言之,如七日戒,三日斋;若统言之,则以戒训斋,故斋戒之义无别。

古人在祭祀前或举行典礼前清心洁身日斋,以表示庄敬。道教把修斋的方法叫做“斋法”。《云笈七签》卷三七《斋戒》曰:“斋者齐也,齐整三业。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降真致神,与道合真。其法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可积德解愆;二节食斋,可和神保寿;三心斋,即疏瀹(音越,浸渍,疏通河水)其心除嗜欲,澡雪精神去秽累,掊击其智绝思虑。盖所以“无思无虑则专道,无嗜无欲则乐道,无秽无累则合道”。以上三者,即祭祀斋与心斋也。合三者统言“斋法”。《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斋戒录》所记斋法有:洞玄灵宝六斋一直、年六斋、月十斋、六种斋、二种斋、十二斋、八节斋、斋直、释斋有九食法、说杂斋法、阴阳杂斋日,等等。

醮。醮是古代一种祷神的祭祀。宋玉《高唐赋》:“念仔醮诸神,礼太一”。道教用称祈福禳灾道场曰醮。或曰“打醮”。按《说文》“醮,冠娶礼祭也”。醮只是一种礼仪。然又写作“(礻焦)”,从“示”,若依此则有祭礼之义,故有祭神之礼曰醮。《道藏灵宝领教济度金书设醮》曰:“自古建斋无设醮之仪,只于散坛拜表后铺祭馔……备以茶酒列于坛心,自三宝而下至三界真司、将吏神祗,无不召请,三献宣疏酬其圆成斋福,翊卫坛场,辟斥魔灵,宣通命令故也。……诸斋后设醮,名为谢恩”。按此,斋事毕终而设醮者,正如《灵宝玉鉴.设醮辩》所云:“所以将恭敬之实也,且以答上下神祗之陟降也,亦以谢既往之咎也。……诸神效劳日久,得以善终乃事,未必非神之功,是又不容无此醮事以补报也”。道教大约在隋代以前,以降真致神道场谓之斋;以酬神谢恩道场谓之醮。隋、唐时把斋醮联称,称作“斋醮”。把求神免灾的设坛祭祷仪式,统称为斋醮。

道教斋醮仪式,如若追根,可直溯到祖天师的“三官手书”和寇天师的“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到了南朝刘宋时的陆修静演成为大型分类斋仪。陶弘景又因斋设醮,制定出醮仪。

道教的斋醮仪式非常讲究,格调也有严格区别,见于道书的如《灵宝玉鉴》所载:“大斋之格其品有三,一曰上元金箓,可以清宁两仪,参赞天地,祈天永命,致国休徵,衍百世之本支,培万年之社稷,皆天子事,非有旨不可为也。二曰中元玉箓,诸王公侯为之,可以固本守邦,藩屏王室,大臣将相为之,可以敛福锡民,安镇寰宇,或资以调和鼎鼐,或藉以燮理阴阳,非庶人所可为也。三曰下元黄箓,星宿错度,日月失昏,雨旸愆期,寒燠失序,兵戈不息,疫疠盛行,饥馑荐臻.死亡无告。孤魂流落,新魂烦冤,若能依式修崇,即可消弭灾变,生灵蒙福,幽壤沾恩,自天子至于庶人皆可建也。其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报亲追远,锡类推恩,倘竭一诚,如谷答响。故申之以三曰正斋,九时朝奏”。金箓大斋科仪有:宿启、启盟、三朝、九朝、解坛、祈禳、设醮、转经等科仪。玉箓大斋有:九朝、资度、宿启、三朝、转经、判斛、济幽等科仪。黄箓斋科仪,经南北朝、隋、唐、宋、元、明不断演进,科仪众多,《道藏、洞玄部》有:太上黄箓斋仪五十八卷、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五十七卷、黄箓大斋转经仪、黄箓五老悼亡仪等,皆普召天神地祗人鬼而设,追忏罪根,冀升仙界,不可思议之宏伟隆重科仪。清·乾隆十五年和亲王重刻印过一部经龙虎山娄近垣勘订的《黄箓科仪》,卷一至卷九为发奏、建坛、宿启、拜表、早朝、午朝、解坛、设醮各项科则高歼仪;卷十为总圣位科;十一为通用文检;十二为秘符手诀,坛图印式,步虚散花。乐谱赞文。

隋唐以后斋醮联称,或直称为醮。唐·哀帝·天祐二年于太清宫建黄箓大醮。后唐。长兴四年于中兴殿建金箓醮,宋.开宝九年十月命内侍王继恩于建隆观设黄箓醮,宋大中祥符八年王钦若著《罗天醮仪》十卷,庆历八年高句丽王(文宗)行北斗星醮仪,金。明昌元年上清派教主秦汝达举行金箓醮,金,承安元年章宗行幸天长观设普天大醮,金。承安五年,南宋庆元六年修成《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元·宪宗三年宪宗召见全真教道士王志坦举行黄箓普天大醮,宪宗九年太一教主萧居寿举行黄箓大醮,元.至元元年、五年、十一年皆在长春宫建周天醮,十五年张留孙建金箓大醮,元.大德四年修成(灵宝领教济度金书》,至顺二年毫州太清宫、汴梁朝天宫、河南嵩山道士群集举行普天醮。到了明代更是建醮成风,皇帝生日要建醮。吉庆祯祥要建醮,祈福求子要建醮,如:万寿醮、生辰醮、祈年醮、启祝醮、太平醮、度亡醮……等等,名目繁多。只明世宗嘉靖二年、十年、十五年、十六年、十八年、二十七年、三十一年、三十四年、三十六年、四十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四十五年都建过大型醮事。道教的斋醮仪范也在明代整理定型了一部《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这部斋醮仪范的一些法事至今还保留在正一道场中。

道教历代大宗师们对斋醮皆为重视,且不说陆修静、陶弘景、杜光庭这些斋醮科仪的编篡者,象林灵真、宁全真、王玉阳、邱长春等也都是长于建醮者。王玉阳曾三次奉旨主持毫州太清宫普天醮,邱祖亦常建醮,大定二十八年金世宗特命邱祖“主万春节醮,职高功,蒙赐巾袍”。

科。科可解作动作。《说文》科有程、条、本、品等义。《说文》“程”有法则义,荀卿日:“程者物之准也”。《玉篇》科亦作程解,故科即程式。俗云“照本宣科”,即是本着一定程序敷演如仪。

仪。仪为典章制度的礼节程式、法式、礼式、仪式等,如常说的“行礼如仪”。

道教徒做道场法事的规矩程序,依不同法事定的不同形式,按一定法事形式准则做道场叫“依科阐事”。俗话说的“照本宣科”,就是这一同义语。道教徒把这种“底本”叫做“科仪本”,把做某种法事的“底本”叫做“某某科仪”。如开坛法事的“底本”叫“开坛科仪”,荡秽叫“荡秽科仪”,简称叫:开坛科,荡秽科。

道教继承民族文化,在民间信仰和民俗的基础上发展演绎的斋醮仪式,形成了道教多种用途的斋醮科仪,大则为国祝厘(音僖)、禳解灾疫、祈晴祷雨;小则安宅镇土、禳灾解厄、祈福祝寿、度亡生方等等。在凡人所希求的事多有用斋醮祈祷之法。现行道教斋醮科仪,基本是沿袭经明代整理的醮仪,但也不是照搬下来,而是根据各派、各地域而大同小异。正一道场法事科仪地区性更大些,全真道场法事科仪在全国十方丛林中都大致相同,但也有些小

不同。所以,在同一法事的做法上甲地和乙地有不同处是不足为奇的。

斋醮科仪,有阳事与阴事之分,也就是有清醮与幽醮之分。清醮有祈福谢恩,却病延寿,祝国迎祥,祈晴祷雨,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属于太平醮之类的法事。幽事有摄召亡魂,沐浴渡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属于济幽度亡斋醮之类的法事。宫观道众每逢朔、望日、重要节日、祖师圣诞日,都要举行祝寿、庆贺典礼,这些常行的仪规也都统属于斋醮科仪。

现行的全真斋醮,有一日的,有一夜的。有一昼夜的,有三昼夜的,有七昼夜的,最多的有四十九天的大道场。如斋主给家中老人做寿,农忙后酬谢天地神恩,或在家庭或在庙中念一天经、上一通表;或朝山拜祖到庙中打一场太平醮,大多是一天了事。或为病人禳星解厄,或超度亡人济炼施食(俗称放焰口),大多是一夜了事,或一日夜了事。这样的一些简单道场,到时开坛、诵经就行了。若是三天以上的道场,就要逐日顺序做多种法事,如开坛、取水、荡秽、祀灶、诵经、礼忏等等。在应做的法事中,科仪有简有繁,可以灵活运用,如荡秽,就有大荡秽和小荡秽之别,上表有单朝表和上大表之别。就是上单朝表,也有大上和小上。不管法事简做繁做,都有一定之规,根据高功的传授“依科阐事”,不能无法则地今天一个样,明天又一个样,如果这样,就叫做“没传授”,就说明这个高功是“剽学”,没有得到他上一代高功“拨职”,没拨职的高功按玄规在天曹没挂号纪名,不属正统传授高功。正一派按《三洞修道仪》亦须授正一箓后方可为人章醮,在章醮中方可称臣某。全真派的高功传代,犹如全真派方丈接“法”之义,下一代方丈不接上一代方丈的“法”,是不能“开期放戒”当律师称人天教主的。

【归纳】道教点灯祈福表文?道观点灯祈福?心中的疑惑解决了吗,更多关于“道观点灯祈福”的内容关注我们:https://www.cqltzx.cn/

标签: 道教点灯祈福表文

                        👉注意《在线测算》付款后显示结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