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子时点灯祈福?子时上香好吗?来看看风水百科,找到有用信息“子时点灯祈福”的内容如下:
本文目录一览:
2011北京元宵节灯会 我想知道2011年北京哪里有灯会,焰火晚会,知道的请告诉我,最好详细点,在线等。谢谢
东城区文化馆新春游乐会 正月初二至初六 北京评书、牛骨数来宝、智化寺京音乐等
龙潭庙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七 “每日一技”展非遗手工技艺
天坛文化周 正月初一至初五 祭天仪仗、祭天乐舞表演
前门上元灯会 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五 大型踩街表演 )
地坛春节文化庙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七 地坛新春相亲会
风车迎春(建国门街道社区文体中心) 正月初二 鞭打春牛进社区
厂甸庙会(东、西琉璃厂,陶然亭公园) 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 金榜题名状元游
大观园红楼文化庙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五 元妃省亲行进表演、红楼情景剧表演
西城文化中心春节专场演出 正月初一到初五 社区文化节目新春展演
朝阳国际风情节 正月初一到初六 多个异国表演团体带来歌舞、杂耍和幽默表演
北京欢乐谷百艺闹春欢乐节 正月初一到初六 舞台秀《金面王朝》
东岳庙春节文化庙会 正月初一到初六 子时祈福;幡鼓齐动十三档武会表演
三里屯国际时尚街区灯会 腊月二十五至正月十八 传统灯彩、创意灯彩争奇斗艳
百姓之家新春大集(朝阳区文化馆) 正月初一到初七 老物件组成老家模样穗纳
圆明园皇家庙会 正月初一至初七 滑冰志愿者冰嬉演出
金源新燕莎MALL庙会 腊月十七到正月十五 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五省区展特产
丰台区文化滚败馆新春游乐会 正月初三至初六 专家现场鉴宝
莲花池庙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 五显财神祈福;“我要上春晚”特约演员现场大族颤表演
八大处新春茶庙会 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十五 敲钟祈福
石景山游乐园北京洋庙会 正月初一至初七 五洲风情花车行进表演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新春文化庙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七 规范汉字书写作品展览;学生游庙会有奖征文
门头沟大台幡会民俗节 正月十五至十六 重演千军台、庄户幡会
通州区三教庙春节文化庙会 正月初一至初六 “古运新城”展览
通州杨各庄药王节庙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三 杨镇龙灯、曾庄大鼓展演
顺义空港街道中外居民扎灯笼奉献爱心(优山美地别墅区) 腊月二十六至正月初五 中外居民学习扎灯笼的技巧和方法
大兴区春节庙会非遗项目汇演 正月初八 武吵子、诗赋弦、女子大鼓、吴式太极拳等打擂
昌平正月十五民间花会表演 正月十五 20多支精品民间花会表演
平谷区民间秧歌花会进城大拜年(府前大街) 正月十五 近百支区内外表演队伍4000余人大拜年
红螺寺庙会 正月初一至初六 祈福纳吉祥,赐福迎好运
杨树底下村“敛巧饭”民俗风情节 正月十五至正月十八 体验敛巧饭习俗
老北京十三档花会(怀柔圣泉山景区) 正月初一到初八 初五有十三档精品花会精彩亮相
密云县社区灯会 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 县城东西大街挂福灯、许心愿
延庆县元宵节花会展演 正月十五 45档花会展演
儿子点灯什么意思
儿子点灯什么意思
儿子点灯什么意思,在生活当中,点灯可能对于大家来讲比较陌生,点灯是属于广东地区的一种习俗,点灯礼作为纽带,将他们紧密联系起来,下面我整理了儿子点灯什么意思。
儿子点灯什么意思1
点灯这个习俗一般在广东地区比较常见,但是一般都是在女士生孩子后进行的一项活动。这生子点灯的主要寓意为顺顺利利,健康成长。还有一种点灯就是办喜事时会点灯,这个寓意不言而喻,一般都是希望新婚夫妇有红红火火,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是比较常见的点灯方式,但是在巴渝地区,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有一种不常见的点灯方式。那就是在大年三十点灯,或许在其他地方这不叫点灯,而且点灯的方式和广东地区的点灯方式是不同的。
不仅方式不同,而且目的和寓意也不同。广东地区主要是为了庆祝,而巴渝地区主要是为了祭祀。而这种与我们所熟知的祭祀也不是很相同,普通的祭祀是为了祭祀我们的已逝去的亲人,帮他们点燃香烛,以表追悼之情。但是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一种比较古老的点灯仪式。
这种点灯仪式可进行也可不进行,因为它不是为了悼念我们的逝去的亲人,而是给一些不认识大友的过路鬼魂点的灯。在大年三十晚上,正是阖家团圆的时候,也会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点香烛。但是一些老长辈会在屋外的马路边上点几根香烛,甚至会盛一碗饭倒扣在地上,他们管这个叫点灯。
记得每年回老家过年,吃完团圆饭后,奶奶都会一个人拿着香烛和一碗饭出去,以前总是好奇那是在做什么呢?后来问大人,他们说那是给过路的鬼魂点个灯。当时也没明白,为什么要给他们点灯呢,又不认识。
长大了渐渐的明白,那就像是给没有家的人一点施舍或者说是温暖。因为世间总有被抛弃的人,而鬼魂也是一样的,也会被人遗忘,没有人为他们点燃香烛,更不用说有祭祀品去祭祀他们。所以我认为这是老一辈人对那些无家可归的鬼魂的'可怜吧。
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就是让那些迷路的鬼魂找到回家的路。其实我认为不管是哪种原因,这都是人类的一种善良的表现方式滚缓槐,对亲人也好,对陌生人也好,都有一种尊敬的意义在里面。但那都是过去的做法了,现在基本上没有这种说法了。倒是有另一种说法,不是为了祭祀,而是为了守岁。
在农村过年,在除夕都会通宵点灯,家家户户出除夕都是灯火通明。以前没有电灯就是用煤油灯,而且家里火炉的烧得旺,整个村子显得很光亮。这个习俗是由守岁而来,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农村除夕都会睡得很晚,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聊天,或是做一些春节小吃,通常很晚才睡。
守岁这个习俗的由来已经很久了,据记载南北朝时就开始有了。我们家乡一直就有“三十晚上的火要旺”的说法,所以在除夕家里灯会一直亮着直到天亮,而且家里通常会多准备一些烤火用的东西。这是表达对逝去岁月的留恋和对新年的美好期望之情,有辞旧迎新的意味。
记得小时候家里吃完年夜饭,就会贴春联放烟花,平常都会很早要求小孩睡觉,但是在除夕却鼓励小孩熬夜,而且谁能坚持就可以得到尽可能多的压岁钱。并且父母总会说过了今晚你就大一岁了,要更懂事,不能再调皮,其实这是在告诫我们要珍惜光阴。
不管你是在哪个地方,听着哪一种点灯方式,那都是一种传统,都是一种好的祈福方式。祭祀也好,祈福也好,都体现出了我们中华传统习俗文化的深奥与久远,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儿子点灯什么意思2
凡是当年出生,要参加第二年元宵点灯的男丁,都叫做“灯头”。按照莫氏家族的规矩,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灯头才能举行“点灯”仪式。如果那年只有一个灯头,则只能吊“猪仔笼”。
“猪仔笼”是用竹子编成的,形状像一个没有底的大箩筐。这本来就是莫氏族人用来圈猪仔的用具。所以“吊猪仔笼”这种仪式的寓意,就是希望来年莫氏家族新添的男丁不要像今年这样只有一个,而要像下猪仔那样,越下越多。猪仔笼由祠堂负责,在仪式举行前安排人做好。
吊猪仔笼的时间是农历正月十六早上。地点是在祠堂中。族长、家族中辈分最高的长老、祠堂公、灯头的祖父、父亲都要参加。人哪裤们身着长衫,进入祠堂。灯头由祖父或父亲抱着。仪式由族长主持。与点灯相比,吊猪仔笼的仪式较为简单。
只是在族长的主持下,在祖宗牌位前点上香烛,众人一齐把猪仔笼吊到祠堂的正梁上,然后由灯头的长辈抱着灯头在祖宗牌位前上香、跪拜就行了。猪仔笼由正月十六挂到正月十九。
正月十九把猪仔笼取下后用火烧掉,整个吊猪仔笼的仪式就结束了。吊完猪仔笼的灯头,等到第二年元宵节,还是要同后来出生的男丁们一起,举行正式的点灯仪式。
儿子点灯什么意思3
点灯仪式非常隆重,时间也比较长,程序较为复杂,分为好几个步骤。
一、开灯。
开灯的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十二之间的一天。具体日子由村里的风水师选定,但不能晚于正月十二日。风水师根据最先出生的那个灯头的生辰八字,来推算确定开灯的吉日。日子确定后,由祠堂负责通知各个灯头家。
开灯之前要先搭一个灯棚。灯棚是用木板搭起来的,长八米,宽四米,高四米,像一间三十多平方大的木板屋。进门后左右两边的木板上还雕刻有龙凤图案和八仙贺寿图。
到了开灯那天,天刚亮,有灯头的人家就要敲起铜锣、打起鼓去村里的“洪圣庙”。60岁以上的老人要穿长衫,将庙里供奉的洪圣爷、洪圣妈和金童玉女的神像请下来,为神像挂红,就是用红布披挂在神像身上,然后迎接到灯棚里,供奉在灯棚上方正中。神像前面安放供桌,摆上大香炉和煎堆、茶果、水果等供品。
二、抢炮头。
这是点灯仪式中的一个庆祝、娱乐活动。时间是正月十五上午,地点在村内的广场上。
村民们用两张八仙桌叠起来,上面再安放一张凳子,把冲天炮立在凳子上,炮头上挂着一个彩头。炮仗被点着后立即冲天而起,只听半空中一声震响,彩头从天而降。村民们一拥上前,争先恐后抢夺彩头。
谁抢到彩头,就预示着今年有好兆头,还会获得一份奖品。一共要放九炮。沙尾村莫氏共分为四大房,抢到彩头的一房人要在一起聚餐,以示庆贺。今年获得奖品的一房人,明年又会还回同样数量的物品来,作为明年抢炮头的奖品。
三、酬丁礼。
农历正月十六是举行酬丁礼的日子。这一天要在祠堂门外的广场上举行大盆菜宴。这天下午五点钟左右,在祠堂门外放三声鞭炮,村里的男丁听到三声炮响,就会自动来祠堂赴大盆菜宴,不需另行通知。
制作大盆菜宴的原料有萝卜、芽菇、腐竹、芹菜、猪肉、门蟮干、鱿鱼、鸭肉等十五种,每一种原料的重量都根据全村男丁的总人数按每人四两进行计算。由有灯头的人家集体分摊,凑齐后交到祠堂。
祠堂要一样样验收过秤,保证一两不差后,安排人制作。制作方法是先将十五种主料分别制作成十五道不同风格、不同味道的主菜,然后以萝卜作为第一道菜铺底。将十五道菜依次一层层装在一个大木盆里,每桌就一盆菜,称做大盆菜宴。
四、圆灯。
这是点灯礼的一道重要程序。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九日。这天早上,
灯头的家人带着灯头来到祠堂,在祖宗牌位前的供桌上摆上大盆菜、煎堆、酒、水果等供品,点燃蜡烛,燃放鞭炮,抱着灯头向祖宗跪拜、上香、进酒;
拜完后,再把供品拿到祠堂门外,摆到一张桌上,以同样的方式拜天,拜完天,再拜祠堂大门内的土地神。圆灯仪式结束后,就可以把挂在祠堂和家里的灯笼取下来烧掉。
生男孩点灯的风俗
生男孩点灯的风俗
生男孩点灯的风俗,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节日和风俗都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流传下来的,不同的地区也会有不一样的庆祝方式,以下了解生男孩点灯的风俗相关内容。
生男孩点灯的风俗1
"上灯"的由来
在客家,“灯”拍枯是方言“丁”的谐音,又是光明、希望、灯火燎原、生生不息的象征。客家人从中原祖地一路披荆斩棘,最后落户在现闽粤赣三地橘配交汇地区,其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客家人形成了族群团结,共同御敌的生存需要,由此产生的客家人尊祖念恩的传统,借“灯”庆祝“添丁”。
"上灯“即添丁
在客家宗族社会,凡是男孩都要举行“上灯”仪式,一生只有一次。“上灯”者年龄不分大小,刚诞下不久的男孩叫“升新丁”,年龄比较大的,因多种原因没有举行此种仪式的叫“升老丁”。因此,“上灯”实是各姓各族为当年新添男孩而举行的庆祝活动。
"上灯”的时间
每年,凡本姓本族有“添丁”(即生有男孩)者,必须在祖祠上厅挂上一盏新灯笼(谐“新丁”)。“上灯”的日期最早为正月初九,最迟为正月十九,但多为正月十五前后一两天。“上灯”意为向祖宗汇报,某家添了新丁。
"上灯"的形式
“上灯”时要办“三牲”,酒果敬祖公及天地神明,讲究的还办“上灯酒”请亲友团聚、祝贺。此俗在客家聚集地区,其礼节更繁,而且有所演变,他们在“上灯”后,中间还要“暖灯”(是“上灯”过程中的一项活动,不能说是“暖灯节”)。最后才“敬祖谢天地”,非常隆重热烈,有“一家添丁,全村庆贺”之气氛。
"上灯"习俗的改变
生了儿子的客家人在来年的元宵节这天就要在自家祠堂里上灯,即挂上一盏精美的灯笼,然后请村里有尊严的老人,抱一下男孩,并把他的名字正式写进族谱里,男孩就正式成为了这个家族的一员,之后摆下酒席,宴请全村的男丁前来喝酒。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现在很多生女儿的也闹灯,女儿也进入族谱。
客家上灯习俗历史悠久,有的几百年,有的上千年,这种习俗现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深刻地体现了客家人的优秀文化继承意识。
生男孩点灯的风俗2
初十到,添丁挂灯好热闹,中华民俗羡煞旁人
正月初十到,两广许多地方开启了“上灯节”的喜贺日子。上灯节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每年正月元宵节前后,凡宗族中有生有男孩的人家,都必须在祖祠上厅、祖宗灵位牌前方挂上一盏新灯笼,以此向祖宗传达添新丁之喜讯,又俗称“挂灯”,所以“上灯节”也被为“挂灯节”。在广东顺德,广西岑溪、容县、藤县、北流、兴业等很多地方都保留着这个传统。
一般“圆贺指上灯节”为期五天,分三个步骤,在正月初十零时开始“上灯”,正月初十到十六“暖灯”,正月十六“落灯”。某些地区在正月初九或十一或十二或十三"上灯“,正月十五或十六"落灯"。在广东顺德,广西岑溪、容县、藤县、北流、兴业等很多地方都保留着这个传统节日。
据记载,新生儿如是男孩(添丁),满月后,在次年的农历正月初十日,要悬灯庆祝(谐音“添灯”),俗谓“挂灯”或“上灯”,寓意添丁发财。在初十日零时,将五彩纸扎的花灯悬于屋厅(太公、宗祠)的栋梁上的灯棚里。这天亲戚朋友都带礼物来道贺,主家设宴招待,是谓请灯酒。
正月初十,又到了梧州苍梧沙头旧街一年一度挂灯的日子,挂灯,这是当地沿袭了很多年的习俗,与其他地方添丁户各自挂灯不同的是,沙头旧街的挂灯是添丁户集资共同挂灯,共摆宴席聚餐,并且宴席是开在“灯头哥”家里。
初十只挂灯不聚歺,只分一些供品,宴席聚餐是在正月十六圆灯那天,当天会抬金银猪游行,更加热闹。
每年最先出生的男婴自然而然地被奉为“灯头哥”,一到年底,那户人家就要负责召集各添丁户开会集资,商量为孩子庆典祈福的具体事宜。当然啦,到时宴席是开在“灯头哥”家里。
最先出生的孩子如“王者降世”,特别的聪明伶俐,寓意是当年出生孩子未来幸福生活的引领者,每年的添丁户如中了“状元”那般高兴!
挂灯节,天降喜雨,沙头旧街25户添丁家庭集体出动,今年是陈姓灯头哥。挂灯队伍抬着三牲酒礼,舞着狮子敲锣打鼓,走街穿巷游街、并集体到天后宫祭拜妈祖,把花灯高高悬挂在天后宫大殿横梁上,祈求小朋友聪明伶俐,快高长大,请妈祖他祖先神明保护。
这是名为“格食箱”的用来装供品的物什,是先辈传下的宝物,硬料木做成的龛子四面雕有精美图案和有教育意义的诗句,抬起来很沉,后来经过不锈钢改装,少了许多古味。
与往年相比,旧街今年的上灯庆典有点冷清,巡游的队伍少了舞龙和传统的“八音”以及清脆说悦耳的七星小鼓,因为生活,舞龙队中的一些“富娘婆(即妇女)”提前去广东打工了。
初十挂灯,十六圆灯,环街环村游行庆典那天,锣鼓锵锵,鞭炮齐鸣,舞狮舞龙,横街窄巷,一团团爆竹散发出的硫磺味直钻人们的鼻孔,驱风祛邪,黑压压的人群擦肩接踵,大有旧日“花街红粉女,争看绿衣郎”的盛况。
十六圆灯庆典活动结束后,添丁的父母们抱着各自的孩子在“娘娘”庙前来一张合照,定格开心时刻,看自已年轻的脸庞和稚嫩的婴孩,一种责任一份向往油然而生…
有上灯就有圆(落)灯,正月十六为圆(落)灯日,在正月初十没有喝上灯酒的亲戚朋友到十六落灯日这天要补喝。
生男孩点灯的风俗3
湛江正月点灯习俗介绍 为什么要点灯
在湛江龙头镇,在正月里点灯是一个拥有500多年历史传承的`习俗。
“点灯”就是抬着村里的神相到家里来祭拜,祭拜仪式上会有道士穿着道袍、带道冠,双手俸“朝讲”,在神像面前背涌道文做“法事”。每年春节期间各村庄因各自的“村俗”不同而自定不同的“点灯”吉日。
“点灯”在湛江有些地方是只有生的是男孩才可以点,村里每年第一个出生的男孩称之“灯头”,第一盏灯点的就是他的灯,随“灯头”后出生的称为“灯仔”,“灯仔”们是抽签来轮点的。
每年出生的“灯头”必须在来年的春节完成“点灯”法事,不可以延期下一年,而“灯仔”则可以。“点灯”在龙头镇当地可是村村有,祭品大略相同,不同的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好过了,有些村民还定制了蛋糕一起祭拜,有步步糕(高)升的寓意!还有些村庄“女丁”也可以点,但要“男灯”点完才可以点“女灯”,因为男人是“先生”。
在点完“小灯”后第二天,“灯头”会得到彩旗开路,锣鼓喧天、乐器齐鸣、狮子欢送的待遇,将“灯头”护送到该村的土地庙(又称境址庙)里高挂。据说,谁家想来年想喜添男丁的话,就等“灯头”在土地庙挂好后,去抢花灯底下悬吊的“灯卵”。
元宵节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六)村里的大小花灯都会汇集在土地庙前,连同“灯头”的花灯(俗称“大肚灯”比“灯仔”的花灯大许多)一起烧毁,这样就结束了该年的“点灯”会事。
送灯要注意什么几点送
正月十五元宵节要给去世的亲人送灯吗?
在我国有的地区是有正月十五给去世亲人送灯的习俗。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给已经去世的亲人送灯的习俗是从我国的明朝开始的。明朝皇帝朱元璋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去寻找母亲的坟墓,但是因为没有找到,所以他就在每个坟前点了一盏灯胡核迹,然后不停地磕头,哪个坟前的灯没有灭,哪个就是他母亲的坟。
为了纪念朱元璋,弘扬孝道,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百姓们都给故去的亲人送灯。
所以在我们国家有的地区则就是有正月十五要给去世的亲人送灯的习俗
元宵节送灯要注意什么?
注意事项一:
送灯时,以谁先点燃为吉利。
注意事项二:到坟前点灯时不能借火,因为人们认为借火点灯意味着自家的日子过不起来,日子不红火。
注意事项三:
只有娘家人绝人后,才由嫁出去的女儿代为送灯。
注意事项四:
给祖坟送灯使用蜡烛的必须是红色或黄绿色的蜡烛,忌讳点白色蜡烛。
注意事项五:
坟前一般送金氏山银灯,让祖宗在阴间金银常有、荣华富贵。
2022年正月十五晚上几点送灯好?
子时:23:00-00:59(凶时)
时宜:作灶 祭祀 祈福 斋醮 酬神
丑时:01:00-02:59(吉时)
时宜:祈福 求嗣 订婚 嫁娶 求财 开市 交易 安床 祭祀
辰时:07:00-08:59(吉时)
时宜:祈福 求嗣 订婚 嫁娶 出行 求财 开市 交易 安床 祭祀
未时:13:00-14:59(吉时)
时宜:祈福 求嗣 订婚 嫁娶 修造 入宅 开市 交易 安葬 祭祀
酉时:17:00-18:59 (凶时)
时宜:祭祀 祈福 酬神 订婚 嫁娶裤并 出行 求财 入宅 安葬 求嗣
亥时:21:00-22:59(吉时)
时宜:求财 见贵 祭祀 祈福 酬神
因为送灯是一定需要天黑之后进行送灯的,所以我们首先可以排除辰时和未时。其次因为坟墓的阴气过重,而时间越晚的阴气也是越重,所以送灯的时间也是可以跑出子时、丑时以及亥时、因此,在2022年正月十五最适合送灯的时间为酉时。
【概述】子时点灯祈福?子时上香好吗?还有不懂的可以联系客服,更多“子时上香好吗”的攻略关注我们:https://www.cqltzx.cn/
标签: 子时点灯祈福